星期二, 2月 28, 2012

來自場域的挑戰與回應

近年來與學生進入身心障礙場域,進行輔助科技研究,結果常發生身障者需要的和我們當初想的不同,行動研究的特色就是不斷修正,發掘真相。所以恕我直說,發生這種情況不能算是打擊。

甚至有時候,我們連問題都問錯了,以為精障者在庇護工場會忘了找錢,其實真正的問題是找錯錢。這也很好,我們發現了真正的問題,其實不是原來那樣。雖然我們還沒有能力協助他們,但是我們及時修正原來命題,也沒有強迫他們接受。所以這樣也是有收獲啊,至少找到真相,如果你沒有進入場域,你不會知道這點。

行動研究與傳統研究不同,傳統研究只要發現與預設理論不同,就會放棄理論,說這是研究限制,而命題是從不改變的。行動研究雖有假設,但是必須隨著進入場域發現的事實,不斷改變你的假設,不斷的驗證,所以過程是螺旋前進的,並非不進則退。

輔具如果不適用,就是不適用,不可能勉強的,勉強的下場,是我們看到全世界輔具拋棄率高達95%,我們當然不希望辛苦研發出來的輔具被拋棄。所以你必須有足夠的韌性與耐心,願意不斷修正你的命題,不斷修正你的方案,直到使用者可以接受,而不是去限制使用者該怎麼動怎麼做。

我們每年舉辦身心障礙體驗營,就是想製造機會,給大家一個平台,近距離去了解身障者,與他們自然相處,你才會看到真正的問題,減少錯誤的預設。不過話說回來,如果因為害怕錯誤,那就永遠不可能成功,因為成功總是從錯誤的經驗中學到的,這正是行動研究的精神。重要的是,我們必須與參與者平等看待,真心相處,這是做人基本道理,無論你做不做研究,都該如此。有些研究生,做完實驗,馬上走人,身障者受傷很深,這是我們需要注意的。

我不同意做白工的說法,你只要努力過,一定學到東西,或許這次只是學到教訓,但下次你學到的經驗可能就會派上用場。賈博斯說過,你所經歷的,或許當下不以為意,甚至不以為然,但是到最後這些點點滴滴都會連接起來,成就那時候的你,賈博斯就是最好的寫照,他曾經是嬉皮,也到過印度打混,不過這些經歷都變成他後來設計理念的一部分。

我覺得要激發真正的創造力,唯有歷經真實的體驗,以及內心的感動,光是書本是無法創造體驗與感動的。如果你有一天能夠重新看待你的遇到的挫折,遭受的打擊,反而學到經驗,當下沒有立刻一炮而紅,是因為你以後要成就更大更高,如果你真的經驗過感動過。

沒有留言: